2025-09-28 来源:蝙蝠官网
牢记!这 4 种来电号码千万别接,小心上当受骗!
手机响起时,你是否会随手接起陌生来电?小心!有些号码背后藏着陷阱。
不少人因误接陌生来电,被诱导泄露银行卡信息、验证码,最终遭遇财产损失。为帮大家避开风险,我们整理出 4 类绝对不能接的来电号码,每一种都对应着典型诈骗手法。牢记这些号码特征,守护好个人信息与钱财安全!
一、小心这4种开头的号码
1.带 “00” 或 “+” 的境外号码
多为境外诈骗团伙伪装,常见 “冒充G检法称涉嫌洗钱”“假跨境购物退款诱点钓鱼链接”“虚假海外中奖要手续费” 等套路。这类号码归属地难追溯、维权难,若无境外亲友或业务,可开启手机 “拦截境外陌生来电” 功能。
2.以 “106” 开头的高频群发号码
这类号码本是正规企业短信通知通道,却被不法分子违规租用,伪装银行、运营商、平台客服来电,话术多为 “手机号欠费需点链接补缴”“会员到期不取消自动扣费”。常以 “语音播报 + 按键操作” 诱导,如按 “1” 接人工套账号密码、按 “9” 取消实则触发扣费。遇到仅显 “106xxxx” 且无明确标识的,建议直接挂断。
3.无归属地、无运营商标识的 “未知号码”
“未知号码”“私人号码”“无主叫信息” 来电:多通过网络电话拨打,隐藏真实归属地和运营商信息,多为骚扰推销(房产中介、贷款广告)或者是诈骗(冒充熟人借钱、虚假投资)。这类号码难追溯,部分会自动录音,应答内容可能被用于精准诈骗,建议直接拒接。
4.与常用号码 “高度相似” 的 “克隆号”
如把顺丰 “95338” 改成 “953381”“095338”,或改领导手机号 1-2 位,伪装快递员说 “快递丢失可双倍赔偿”、冒充领导要 “临时转账”。靠 “视觉混淆” 让人放松警惕,匆忙时易误认。建议眼熟却不确定的号码先挂断。
如果你经常收到这些电话,这并不是巧合,说明你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!常见途径包括网络社交与信息分享、线上注册与服务使用、公共 WiFi 与设备安全漏洞、旧设备处置不当、非法信息倒卖、线下单据处理不当等等。
二、保护隐私信息安全
1. 控制社交平台信息暴露
不在朋友圈、D音等社交平台发布包含身份证号、卡号、地址的内容;并谨慎添加陌生好友,不加入非官方、无监管的杂乱社群,防止信息被批量收集。
2.使用安全加密的通讯工具
在传输重要、敏感的信息时,使用端对端加你的通讯工具。如蝙蝠聊天软件, 它能够确保通信内容只有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解密查看,可以避免第三方(黑客、开发者、运营商等)窃取通讯隐私信息。
3.谨慎连接公共网络
在商场、咖啡馆、火车站等场所,不随意连接无密码、名称模糊的公共 WiFi;若需使用,优先通过手机热点共享网络,qie避免在公共 WiFi 环境下进行网银支付、登录重要账号等操作。
4.严格筛选信息填写场景
注册 APP 或网站时,遵循 “最小必要原则”—— 仅提供平台正常运行必需的信息(如仅手机号即可注册时,拒绝填写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);对非官方、无资质的平台,直接拒绝提供任何个人敏感信息(如银行卡号、人脸信息)。
5.强化账号密码安全管理
使用 “123456”“生日 + 手机号” 等简单密码,建议采用 “大小写字母 + 数字 + 特殊符号” 的组合形式;不同平台账号使用不同密码,避免 “一账泄露、全平台遭殃”,可借助正规密码管理工具(如系统自带密码管理器)统一存储。
6.妥善处理线下纸质单据
在妥善处理线下纸质单据:据等包含个人信息的纸质文件,丢弃前需用马克笔涂抹姓名、手机号、住址、账户尾号等关键信息,或直接撕碎(建议分多次丢弃);避免将单据随意堆放在家门口、办公桌等公共场所,防止他人随手获取。